足迹
穿越大明云逍的小说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明军制的弊端!募兵制与世兵制的碰撞!李景隆的“仁”。(第5页)

李逍看向朱棣,道:“老丈人,你别说好话,你也不厚道。”

朱棣一愣,怎么说的好好的,怎么扯上自己了啊?

兵部尚书方宾再次懵逼了。

好家伙,国师怼完太上皇,开始怼圣上了,两个圣上一起怼,太勇了!

朱棣道:“李逍,朕怎么不厚道了?”

李逍道:“永乐二年圣上您规定,凡屯军年六十以上及残疾、年幼者,令耕种自食。看看,这些当兵的,一辈子用完了就扔一边了,你就不管了,年老、伤残,自己想办法吧,您说您是不是不厚道。这样只会导致士兵的地位很低,更多的人不愿意当兵。

作为军户,不但意味着本人没有出头之日,后代的前途也都被锁死了,现在就连老了也没人管,想想都让人绝望。

这不就是春秋时期开始结束军事奴隶制,咱大明又建立了军事奴隶制,这不是走了历史倒车么。”

李逍直接开怼了,他虽然喜欢明朝,更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,可明朝的确有很多方面,反而做的没有其他朝代好。

李逍觉得,乘着自己还在明朝最有权势的时候,直接将军户军屯取消。

这种制度在明初还能玩得转,到了明中后期,军屯都被兼并了,成了达官权贵的私人田产。

正所谓“良田为官豪所占”,“贫穷军士无寸地可耕”。

镇守太监王贵,在陕西任职期间,霸占军队屯田一万亩,有屯田兵士一千多人被迫为其耕种。

这些军户们在军屯被兼并的情况下的生活愈发难过,史载:“军士妻子,衣食不给,皆剜蕨根度日”,而原本应担任起耕战职责的军士们则“饮恨吞声,无可控诉”。

军户没了田地,就成了佃户,给地主种田,遇到打仗,还得放下锄头扛起长枪前去战场,地位极低,流血又流泪。

明正德年间,独揽大权的一个大宦官,名叫刘瑾,人号八虎,这个人是后世众人唾弃的对象之一。

正德皇帝上位后,每日在后宫玩乐,不务正业。

皇权基本落入宦官刘瑾之手。

但这个大宦官却做了一个对的事情,那就是整治军屯。

经过仔细调查,刘瑾发现军制的一个大问题。

朱元璋曾设置一个军屯制度,军队在战时拿起武器保家卫国,在和平时期种地产粮,这样军队就能自给自足,解决吃饭问题,还能上缴国家一部分粮食,可谓一举两得。

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,军队中的长官大肆征收士兵的土地,有的是买的,有的是抢的,这样士兵就沦为了军官的杂役,经常没有军饷,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。

军官则成为大地主,作威作福,军队的腐败在明末已经成为朝廷一大顽疾,也是大明灭亡的原因之一。

刘瑾看到问题所在,打算整治军屯,就禀告给了朱厚照,朱厚照听了之后,觉得是一件好事,就安排刘瑾去办了。

于是惹出了大麻烦,刘瑾本意不是为了那些大头兵争福利,他只是想挽让自己的名声好听一些而已。

但这些地主劣绅的利益也是不随便就能触碰的。

这事情给刘瑾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,他发现即便他权势滔天,满朝文武都听他的,却依旧斗不过这些权贵地主们,最后落得个凌迟处死的下场,直到宦官集团的覆灭。

可以见的,这种顽疾到了后期,即便是权势滔天的人物去解决,也已经无法挽回了。

明末名将孙传庭也发现了这点,发现军田都没了,大部分武将打仗靠的是家丁,于是孙传庭靠想方设法的压榨地主养兵,但也只是压榨,根本无法解决军屯被侵占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