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章 十拿九稳(第2页)
师老的名声,或许不如两弹元勋中的几位那样响亮,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存在,然而,正是他奠定了华夏尖端装备的材料根基。可以说,没有他,就没有后来华夏的厚积薄发,龙腾东方。
但在苏晨的记忆中,这仅仅是师老科学征途中的一枚小勋章。
师老这一生,教书时培育出满园桃李,科研时硕果累累,写论文时著作等身。
没有他,华夏的许多尖端装备就失去了坚固的基石。
苏晨前世无缘得见此老,此刻听郭宜城提及,心中激动不已,他说道:“郭老,如果您能请动这位前辈出马,这事儿肯定成。不过我有个小小请求。”
“什么请求?”
“我想找个机会,去拜访一下老人家,没别的意思,就是想表达我对他的崇敬之情。”
“这事儿容易,那小老头比我年轻十几岁,见了我还得恭恭敬敬叫一声老哥。你想见他,随时可以,我来安排。”
郭宜城说得轻松自在,苏晨一琢磨,也是,论辈分,师老比郭宜城低半辈,况且郭宜城在加州理工当过访问学者,是华夏磁学的开山鼻祖,学问地位都不逊色于师老。
听他说话的口气,两人还相当熟络,看来自己这次机会是稳了。
一旁的李伟不乐意了,嚷道:“郭老您太偏心了,我是您的学生,搞的也是材料,怎么这种好事您把我给忘了?不行不行,要是有机会,必须得带上我。”
郭宜城望着这位新收的、尚未正式入门的弟子,满脸慈祥,答应道:“放心吧,不会落下你,到时候肯定带你一起。”
车内笑声一片,郭宜城尤其高兴。选择材料研究这条路,注定要当一辈子的幕后英雄。
但他眼前的两位年轻人,一个是他得意门生,聪明伶俐,将来一定能继承他的衣钵,甚至青出于蓝;另一个则是眼光独到,不仅懂得材料研究的重要性,还通晓国际规则,更难得的是,口袋里还有大把的资金支持他—。
好吧,老爷子得承认,这最后一项才是真正的关键。
能在职业生涯和人生暮年遇到这两个年轻人,实在是天大的幸运,怎能不让他乐开花。
接着,郭教授切入正题,向苏晨详述实验的最新进展和遇到的难题。这一讲,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。
李伟听得津津有味,时不时针对疑惑之处与郭教授交流探讨,而苏晨却仿佛听天书——他前世专攻雷达、电子和信息系统,和磁性材料隔着十万八千里,能听懂才怪。
幸好,科学总有相通之处。